欢迎光临德州党建 德州概况 加入收藏 加入首页 联系我们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工作
土专家种出“金种子”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 2013年11月22日 13:58:03
    

 

——记山东省乡村之星、山东良星农科院院长、良星种子公司董事长 刘俊升

为了大地的丰收,他年复一年,默默耕耘在田间,培育出的小麦新品种“良星99”和玉米新品种“良星4号”改写了我市没有自育高产小麦和自育玉米品种的历史,在全国推广7000多万亩,累计增产粮食50多亿公斤,被誉为“德州的袁隆平”。他,就是刘俊升,现任山东良星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德州市良星种子研究所所长、高级农艺师。

刘俊升,2009年被评为“为民族解放和德州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20102月被评为“2009年度全市最具影响力企业领军人物”。在全省乃至全国种子业界,一提起刘俊升,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人了不起!”像他一样,能够在培育小麦良种的道路上默默耕耘近40年而无怨无悔的人并不多;像他一样,能够培育出多个小麦、玉米新品种,并推广7000多万亩,累计增产粮食50多亿公斤的人不多;像他一样,身兼董事长、研究院院长及技术员多种职务,却仍充满醇厚和质朴的人也不多。

“我就是个普通农民。育种就是要让土地多打粮食,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这位59岁的育种专家谦虚而又坦率地说。

“粮食对老百姓太重要了”

回忆起育种的初衷,刘俊升有些激动。“我这个年龄段的人,不少都尝过挨饿的滋味。”刘俊升兄弟4人,挨饿更是常有的事儿,“我从小是吃着野菜长大的,那时就想,地里能长这么多的野菜,怎么就不能长出够吃的粮食呢?”

1970年,高中毕业后的刘俊升,因为各种原因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只得去生产队参加劳动。第二年,村里成立农科队,邀请省农科院的专家来进行科学种田试验。

“咱们种的玉米每亩能打500斤就不得了了,听说杂交玉米亩产能到900斤。”乡亲们的议论,让刘俊升感觉到,能让地里长出更多粮食的机会来了。他毛遂自荐进了科队,一边跟着省里的专家学习,一边尝试自己试验。很快,凭借着好学习善钻研,他成了农科队的骨干,培育出的种子供应全县。

1975年,因表现突出,刘俊升被选为全省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为了能够继续干自己热爱的育种事业,他毅然放弃了去县农业局当干部的机会,选择了公社农技站。

“认准的事儿要干到底”

“他是个犟脾气,认死理儿,认准的事就要一口气跑到黑。”与刘俊升相濡以沫近40年的妻子刘连芬,有时候拿老刘也没办法,“不支持他也不行啊,他做的是正经事。”

1990年,已近40岁的刘俊升在研究中感觉到自己专业技术不足,便自费到山东农业大学学起了植保专业。一边要上班,一边要念书,刘俊升自顾不暇,家里里里外外的活都落在了妻子肩上。“挺愧疚”,刘俊升说,为了慰劳妻子,他花100块钱给妻子买了一枚戒指。刘连芬嘴上责怪他花钱大手大脚,心里却很甜蜜。

1999年,刘俊升已连续8年为育种投资,资金开始捉襟见肘。腊月二十八,眼看着种子公司的承包金交不上,刘俊升坐立不安,他悄悄把妻子辛苦攒了8年的2.8万元卖棉花钱拿去交了承包金。

大年三十的晚上,刘连芬发觉后,难过地流下了眼泪。除夕之夜,别人都在欢天喜地地过年,刘俊升却和妻子牵着手,在县城西外环的公路上转了一圈又一圈,互相抚慰。

为搞好种子试验,刘俊升修建了高标准的实验室,却变卖了自己唯一的住房,一家4口搬到公司几间简易房里。为了育种,他每年投入经费少则三四十万元,多则七八十万元,自己出差却总是吃最便宜的饭,住最简陋的旅馆。

“汗水和泪水浇灌一粒好种子”

育种的麦子不能用机械收割,种到穗行圃的麦子,都需要用剪刀剪,再用手搓。

每年的麦收和玉米授粉时,都是刘俊升最累的时候。麦收时节,每天早晨4点半,刘俊升就带领助手赶到地头开始干,中午每人拿块咸菜疙瘩,就着白开水嚼两个烧饼当饭,有时一气干到凌晨。

初秋时节中午11点至下午3点左右是一天最热的时候,却是玉米授粉的最佳时机。每次授粉,刘俊升和员工们都要穿上长袖衣裤,戴上一顶大草帽,一天下来,汗水和泥土让身上的衣裤变得像厚厚的纸板一样,身上的花粉沾得四处都是,奇痒难耐。先后有不少年轻员工因为受不了离开了。

即便这样,有时做了上千次试验也难得成功。20006月,麦收在望,刘俊升却陷入痛苦:“送审的麦种已连续2年被退回,今年的能不能成功?”

刘俊升像着魔一样连续7天在麦地里来回转,转完就蹲在地头一支接一支地抽烟。在那之前,他从没抽过烟。“扔了就像割肉一样,不扔又看不到希望。”他说。

直到2002年,刘俊升终于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他培育出的“良星99”实验成功,最高亩产达729.7公斤2006年通过了国家审定。2005年,“良星4号”玉米种通过了国家审定。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最幸福”

为了搞小麦育种,刘俊升舍弃了许多常人的乐趣。他不喝酒、不打牌、不搓麻将。在育种最艰苦的时期,很多人对他说,“你不愁吃不愁喝的,搞育种不是没事找事吗?”他笑而不答。

“人这一辈子,能够干一件自己真心喜欢的事情不容易,我不但做了,还成功了,这是最大的幸福。”刘俊升说。

2006年至2008年,国家共审定山东省小麦新品种3个,良星种业占了2个。良星系列连续4年缺口经营,成了经销商的“抢手货”。

而事实上,刘俊升已不满足于培育、销售良种,他说:“过去10年间,我国一直处在与外资种业的博弈中,振兴民族育种业刻不容缓。所幸现在小麦种子还基本没有外资进入,我们要抢抓机遇,多选育好品种、大品种,让老百姓凭借咱们自己生产的种子增收致富。”

近几年,有外国企业想以810倍的价格收购他们公司,但他不想那样,他希望为发展民族种业,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尽一份力量。


版权所有:bt36365 地址:山东省德州市东风东路1566号

建议使用IE6.0以上 1024*768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