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德州党建 德州概况 加入收藏 加入首页 联系我们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 首页  >  推荐文章
我市面向全国公选副县级领导干部的实践与启示
作者:巩法霞       发布时间: 2013年03月12日 11:02:29
        

  2012年底,我市面向全国全省公开选拔引进了10名副县级领导干部(其中在天津滨海新区引进1人)。这次公选,围绕现代产业发展,以开放的姿态,科学的命题,严密的组织,选到了一批优秀人才,提升了德州开放包容的良好形象,树立了重才用才的鲜明导向。37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吴翠云同志在市委组织部呈报的《2012年公开选拔副县级领导干部工作情况报告》上作出批示。现将吴翠云同志的批示和公选的主要做法刊发,请认真学习领会吴翠云同志的批示精神,抓好贯彻落实。

  

  吴翠云同志的批示

  

  这次面向全国全省公开选拔副县级领导干部搞得很成功,不仅为全市发展选拔了一批急需的优秀人才,而且树立了德州开放包容、尊重人才的良好形象,也为我市今后的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积累了经验、探索了路子。市委组织部报送的这篇报告有经验总结、有分析探索,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请各位市级领导同志参阅,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根据报告中提出的建议认真研究具体措施,切实把干部培养选拔和人才工作抓紧抓好,为推动跨越发展、建设幸福德州提供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我市面向全国公选副县级领导干部

  的实践与启示


  我市2012年面向全国全省公开选拔引进的10名副县级领导干部已正式到岗开展工作。这次公选,不仅发现和选拔了一批现代产业急需的优秀人才,而且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注入了新的理念,树立了鲜明的导向。

  一、打破常规的有益探索

  一是打破地域限制,探索面向全国公选优秀人才。所有岗位首次面向全国全省公选,其中4个岗位面向全国,6个岗位面向全省。参加笔试的省外考生20人、市外考生8人,占笔试考生的16%,分别来自北京、重庆、广东、江苏、海南等11个省市和华电集团等多家央企,其中不乏北京中关村、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展先行区。最后,来自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和烟台市发改委2名优秀年轻干部考入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市发改委。

  二是打破身份级别限制,探索公选党政机关之外的优秀人才。将选拔对象由原来党政机关干部,扩大到事业单位、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优秀人才;将任职级别由原来科级扩大到非领导班子成员的市管县级干部和市外县级领导干部。笔试人员中,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的24人,央企的5人,省内外副县级干部15人。

  三是打破传统模式,探索按岗位需求选拔优秀人才。围绕“10+3”现代产业体系需求,在岗位设置、报名条件、试题设计、用人导向上进行创新。10个岗位均设置学习专业、熟悉领域、相关工作经历等特定条件。对市外报考人员要求应具有相关专业“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并取得硕士以上学位”。在笔试、面试试题命制上,最大程度体现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考查。为选拔具有丰富工作经历优秀专业人才,在年龄上进行了适当放宽。报考人员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0人、博士研究生11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10人;最后胜出的人员平均年龄35岁,最小的30岁,最大的39岁,大多具有现代产业领域工作经历和专业知识,有的在国家级开发区工作8年以上,有的在国家金融机构、央企工作多年。

  二、影响深远的良好效果

  坚持对事业负责、对干部负责原则,科学设计每一项流程,严肃对待每一个细节,做到严谨细致、公正公开、高效透明,产生了积极深远影响。

  一是对提升德州开放包容良好形象注入了正能量。把公选过程变成向外界传播德州开放包容形象的过程。2012年10月31日,经市委批准,在《人民日报》及人民网、《中国组织人事报》等全国性主流媒体发布公告,《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德州日报》等省内多家媒体跟踪报道,引发了社会各界热议,提高了德州知名度。来自海南的刘富君说:“德州这次面向全国公选,体现了德州包容四海的胸怀,作为外地考生对此十分赞赏。”

  二是对全市干部队伍产生了明显正向激励效果。考录干部中,来自省外、市外的2人,来自乡镇基层的3人,来自市直机关的3人、县直机关的1人,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3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人,“80后”2人,他们的踊跃报考、出色展示和成功入选,对全市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触动较大,“鲶鱼效应”正在发挥。大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只要肯学肯干,就有发展机遇。来自乡镇的张因忠说:“如果没有这次公选,基层干部想干到副县级很困难。这次公选将大大激发乡镇干部工作和学习热情。”

  三是为今后公选积累了经验、探索了新路。(1)提高考试科学化水平。坚持“干什么考什么”原则,突出测试干部的专业化水平和能力。例如,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岗位面试最后一道题目是请考生“谈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认识”,要求考生对科技创新、科技金融、发达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实践经验等有深刻认识。(2)破解跨省考察难题。这次公选,碰到了一起跨省考察、对方单位不配合的新问题。干部考察组在深入研究组织人事相关政策基础上,采取到对方单位拜访领导、取得理解,与考察对象深入交流、到考察对象以往工作单位延伸考察相结合的做法,对考察对象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考察,充分体现了市委的选贤用才决心和智慧。(3)放大公选效应。坚持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体现到公选每一个环节。面向全省公选的人民医院副院长岗位由于报名人数达不到规定比例而取消。在报名咨询人员中,发现天津滨海新区卫生局副县级干部杨振贵同志符合该职位任职条件,经研究决定以人才引进的方式对其进行了任用。为方便外地考生应考,采用网上电子报名简化手续,考试时间安排在周末,考前提供交通路线图及宾馆信息;改变以往组织考察后再体检的做法,在面试成绩出来后立即组织入围考生体检,等等,这些人性化程序设计,让考生切实感受到德州的友善、热情与高效,提高了德州美誉度。

  三、引人深思的几点启示

  在与外地考生就其参与德州公选的动机、重新选择岗位的理由以及今后选拔引进人才应注意的问题等深入交流后,得到诸多启示。

  启示一:德州正面临难得人才引进机遇,必须抢抓、紧抓。京沪高铁的开通已经彻底改变了德州发展面临的时空环境、地域观念。这次公选,京沪高铁沿线城市对德州公选的关注度、响应度超出了预期。这折射出京沪高铁带来的“同城效应”日益凸显,也为德州打造“人才高地”创造了得天独厚条件。这就要求人才流动与配置观念必须抓住京沪高铁带来的人才流动机遇。积极打造“1小时人才圈”,建议定期在高铁沿线大中城市举办多种形式的高层次人才招聘活动,主打交通区位牌、产业发展牌和人文环境牌。

  启示二:顺应现代产业分工要求,提升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和产业推进能力。这次公选策应德州实施“10+3”产业规划的经济建设背景和中心任务,突出选拔专家型领导人才,效果明显。目前德州最紧缺的就是具有现代产业背景的专家型人才。要加大培养、选拔、引进专家型人才的力度;要通过选派干部到名企名校培训、到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挂职等方式,大幅提升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和产业推进能力。建议依托“10+3”产业,每个产业建立一个研究院,积极搭建现代产业创新平台。

  启示三:拓展公选成果,把公选打造成城市新品牌。一批优秀人才通过公选走上领导岗位,社会高度关注,用人单位充分肯定。要做好公选干部后续服务和跟踪培养,特别要解决好外地干部的后顾之忧,创造条件让他们加快融入德州,支持他们大胆开展工作。将公选进入面试、考察范围人员纳入后备干部和人才库,合理使用。将面向全国公选优秀人才制度化,持续打造这一城市新品牌。今年继续面向全国公开选拔一批专家型领导人才,充实到现代产业办公室。

  启示四:加快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打破身份、地域限制,不拘一格引进高层次人才。对引进的人才,可以给编制、给职务、给职称、给房子。可以采取政府留编、企业留人的办法,鼓励高层次人才到现代产业重点企业工作。每个县市区要力争建设1个大学创业园,为现代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市、县两级要设立高层次人才引进基金,把建设高层次人才公寓列入人才引进工作重要议事日程,有条件的要抓紧实施。

  


版权所有:bt36365 地址:山东省德州市东风东路1566号

建议使用IE6.0以上 1024*768分辨率浏览